
历史沿革
始建于1922年
1923年正式开学,时为私立东陆大学
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
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
1946年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
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
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大学
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
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
2012年成为国家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”和“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”实施院校
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“一流大学”建设高校之一
2018年跻身中西部14所“以部为主、部省合建”高校行列
2022年继续入选新一轮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行列
史上云家
云南大学力倡思想自由,兼容并包,广纳百家,博采众长,铸就了“会泽百家,至公天下”之大学精神。董泽、熊庆来、华罗庚、费孝通、冯友兰、汤用彤、严济慈、彭桓武、陈省身、楚图南、赵忠尧、顾颉刚、吕叔湘、刘文典、吴晗、吴文藻、白寿彝、袁嘉谷、曾昭抡、尚钺、刘尧民、华岗等一大批鸿儒硕学曾云集于此。他们精研学问,倾心育人,严谨治学,开创了云大自尊自强、崇尚科学、追求真理、致知创新、正义耿介、力行庄敬、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。
办学条件
学校占地面积4351亩,有呈贡和东陆两个校区。东陆校区地处昆明市中心区域,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,两个校区皆依山傍水,环境优美,交通便利。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、文学院、历史与档案学院、艺术与设计学院、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位于东陆校区,其他学院位于呈贡校区。2025年录取的本科新生,具体就读校区以《新生入学手册》安排为准。
29个学院,设有本科生院、研究生院。
7个研究机构
1个附属医院
1个附属中学
全日制本科生近18000人
全日制硕士研究生(不含留学生)14000余人
博士研究生(不含留学生)2100余人
学历教育国际学生近1000人
本科专业85个
4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
21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
12个国家特色专业
7个专业“菁英班”
10个专业“卓越班”
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
1个生物科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基地
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
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
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
3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
学校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,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,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,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,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,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,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,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,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,2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,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,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,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,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,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,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,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。
有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,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,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3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,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,1个国家级应用型、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,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。拥有实验动物中心、先进计算中心、电镜中心、1.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平台。学校为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。
师资队伍
现有教职员工3700余人(不包括附属医院)
其中专任教师近2300人,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300余人,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700余人。
院士、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87人
省部级人才897人
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
全国模范教师1人
全国优秀教师2人
全国教学名师6人
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
中宣部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1人
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”等入选者13人
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
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
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
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
科研成果
学校大力实施“学术兴校”战略,科学研究成绩显著。学校先后主持国家“973计划”“863计划”项目6项,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项,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4项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6项,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1项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8项,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,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。
荣获: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、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、全国创新争先奖、何梁何利奖、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、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、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“Hodson Award”奖、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、特等奖3项。20余篇论文发表于《Nature》《Science》和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。学校主办有《思想战线》《云南大学学报》等学术刊物,《思想战线》是首批入选教育部“名刊工程”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。
学科专业
学校现已形成以民族学、生态学、统计学、生物与生物医药、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,以及边疆问题和区域国别研究为优势特色,学科较为齐全,人才密集的学科专业体系。
化学、植物与动物学、材料科学、环境生态学、工程学、地球科学、计算机科学、药理学与毒理学、农业科学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、数学、社会科学、微生物学1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%。
优势学科
民族学 生态学 统计学
政治学 生物学 理论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史
化学 地理学 工商管理 法学 社会学
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
更多内容,请查看 云南大学 专题
更多招生简章,请查看“招生简章”频道
更多高校,请查看“院校库”